一公局
|
2025-03-24
|
“轟隆隆 ——”2024年12月30日11時17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山脈深處傳來震撼人心的爆破聲。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歷經5年艱苦鏖戰,終于迎來全線貫通的歷史性時刻。這條蜿蜒22.13公里的隧道,不僅讓穿越天山的行程從3小時大幅縮短至20 分鐘,更在鑿巖破壁的過程中,生動詮釋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理念。
作為G0711線烏尉(烏魯木齊至尉犁)高速公路的關鍵“咽喉”工程,天山勝利隧道需要穿越16條地質斷裂帶,隧道最大埋深達1112.6米,高地應力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高地震烈度也是隱形的威脅,高寒缺氧更是考驗著建設者們的生理極限。然而,這項工程的背后,還有一項重要的課題:如何在成功穿越天山的同時,切實守護好其生態環境?
項目建設者們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從混凝土拌合站的“隱形守護”,到廢水處理的“點滴必爭”;從減震層對山體的保護,到豎井施工實現 “零污染”,建設者們在堅硬的巖壁上鐫刻下綠色發展的深刻印記,讓這條交通大動脈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典范。
創新設計除塵裝置,保障天山生態和作業人員健康
一望無際的藍天,總能給人帶來充滿詩意的美好遐想。“守護這片藍天,我們責無旁貸。”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新疆烏尉6標項目經理李亞隆堅定地表示。
天山勝利隧道項目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深處,自項目進場之初,便明確了要打造優質、綠色、廉潔工程的目標。項目團隊將綠色發展理念細化為一項項具體的硬指標:混凝土生產區粉塵收集率必須達到 99%以上,施工廢水要實現100%循環使用,生態恢復方案必須與工程進度同步設計……當這些嚴格的要求與天山脆弱的生態系統相互碰撞時,科技創新成了最有力的支撐。
從項目啟動的那一刻起,項目班子成員就高度關注生產施工等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在混凝土拌合站,站內空間相對封閉,裝載機上料時,卸料產生的強大沖擊力會揚起大量揚塵。這些粉塵在密閉空間內肆意飄散,不僅嚴重威脅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威脅。
為解決這一棘手難題,李亞隆帶領環保和技術人員多次研討,深入研究市場上現有的除塵設備,并創新性地提出了集中除塵理念。經項目團隊對設備的反復改良,最終確定采用專門的除塵裝置,對每個料倉在上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進行針對性處理。
“在這套系統的有效運行下,混凝土粉末能被有效收集和處理,不會四處飄散,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任何破壞。”李亞隆介紹道。
“別看這臺設備外觀普通,它在 2019 年就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并在2021年榮獲中國交建微創新優秀成果獎。” 中國交建新疆烏尉6標項目安全總監陳永剛說。
環保除塵裝置利用紅外線開關控制,裝載機從集料倉上料時,控制閥門和除塵風機即刻啟動。風機將進料口的灰塵吸入管道,隨后送入除塵器處理。
“這套除塵設備投入使用后,除塵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耗電量也顯著降低,既守護了天山的生態環境,又保障了作業人員的健康。”陳永剛感慨地說。
拌合站的環保除塵裝置,就像他并肩作戰多年的親密戰友。它悄無聲息地處理著每一粒混凝土上料時揚起的粉塵,在這過程中,它不僅見證了天山勝利隧道掘進工程的飛速推進,更目睹了我國交通建設人員在守護天山生態環境時,全心全意、無微不至的付出。
而在隧道內部,為改善一線工人的施工環境,排除洞內的污濁空氣,減輕粉塵對空氣環境質量的影響,中國交建新疆烏尉6標項目黨支部書記侯永川帶領機械部人員對原有車輛進行改造,創新性地推出隧道移動式除塵車。這種車輛每日在隧道內各作業面循環灑水除塵,成功解決了隧道內空氣污染難題。
“施工結束后,我們會依照復墾方案恢復生態,不會留下任何施工痕跡。” 侯永川說道。
清污分流,集中處理、循環利用,不讓污水入河
站在烏尉項目施工現場的石橋向下望去,烏魯木齊河在山間蜿蜒流淌,天山勝利隧道從天山深處穿行而過,與周邊的冰川、河流、植被和諧共生。
“這里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無論多大付出,我們必須扛起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責任。” 中國交建新疆烏尉 5標項目黨支部書記魯澤建說道。
天山勝利隧道進口端位于天山北麓勝利達坂,距離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僅10多公里。冰川融水匯聚而下形成的烏魯木齊河,是烏魯木齊市數百萬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的重要來源,而隧道進口端施工場地就在距烏魯木齊河不遠處的峽谷中。
早在初步選線階段,烏尉高速的線位就特意繞開了天山一號冰川,以避免隧道通風產生的熱效應破壞冰川生態。盡管如此,施工開始后仍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天山富含水分,打通天山注定要經歷一場與水的“較量”。
從天山勝利隧道進口端一路向內,越往深處,裂隙涌水越大。“施工高峰期,每天涌水近4萬立方米,相當于每小時冒出1700噸水,用‘巨量’形容毫不為過。”中國交建總承包分公司副總工程師苗寶棟說。
裂隙水源于山中,自身礦物質含量較高,不能直接排放。施工時硬巖掘進機設備帶有的潤滑油和大量巖石粉末會滲進水中,從而形成施工廢水。施工廢水含有油類、氨氮等物質,必須進行重點處理。
因此,在隧道開工前,第五標段項目部提前在隧道外建設了一座污水處理廠,專門用來處理裂隙水和施工廢水。之后又在洞內、洞外先后各增設一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3個污水處理廠合計日處理量 1.75 萬立方米,相當于9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處理后的水可以達到地表Ⅱ類水質標準,而且全部循環利用,回收用于隧道施工、設備降溫、路面降塵、植被綠化和生活區衛生間沖洗等方面。” 中國交建新疆烏尉5標項目安全總監李剛說。
為了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烏魯木齊河,施工團隊采取了多項措施。首先,他們采用“清污分流”策略,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清水和污水分開處理。清水經過簡單沉淀后即可直接用于施工,而污水則會被輸送到專門的處理廠進行深度凈化。
“整個施工期間,水質檢測人員每周都會來現場,從不同點位取水采樣、化驗檢測,對處理后的水也會進行檢測比對,其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地表Ⅱ類水質標準。”苗寶棟說,通過對水體進行綜合處理,確保施工“零污染”。
“‘零污染’不是最終目標,我們要將這些廢水再次利用。”項目管理人員李剛介紹,經過處理的廢水部分會用于洞內繼續施工,還有一部分用于混凝土拌和站、場地綠化和灑水降塵。這樣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減輕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此外,項目部還建立了河長制,明確項目經理王賀起為河長,負責督促落實河道范圍內污水排入、堤岸無損毀及河面無垃圾等工作目標。在王賀起看來,這不僅是他的工作職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不讓一滴污水流進烏魯木齊河。”魯澤建表示,修建公路隧道是項利民工程,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好。
挖飲水池、留出遷徙通道,與野生動物互不干擾
駕車前往天山勝利隧道的途中,會看到一塊塊醒目的野生動物保護牌,它們不僅是對過往車輛的提醒,更體現了對這片土地上生命的尊重。
中國交建新疆烏尉5標項目部駕駛員王鵬飛說:“我們出車時,在路上偶爾能遇見雪豹,相互對視一眼,感覺很溫馨。” 魯澤建也感慨道,每當羊群經過,他們的車輛便會主動停下,羊群毫無懼色。“經過這幾年和當地各種野生動物的相處,我們已成了互不干擾的好鄰居。”
為減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建設者們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正在建設的 “后峽1號大橋” 附近,項目管理人員冉軍輝指著一汪清池介紹:“灌木生長的地方就是河流經過的地方,這條河水流湍急,蓄水量較少,都從石頭縫下流過。加上橋梁施工,野生動物無法像往常那樣輕松抵達河邊,如不進行處理,或會影響野生動物飲水。”
為此,項目組建施工團隊修建了一個面積約 60 平方米的橢圓形蓄水池,蓄水深度可達 1.2 米。項目管理人員唐貴祥解釋說:“很多工程項目會將蓄水池修建為用混凝土澆筑的矩形水池,但四四方方的水池,野生動物不太敢靠近飲水,所以我們就沒有采用這種方式,而是直接挖出來一個橢圓形水池,仿造成天然的水池洼地一般。”
在烏尉項目建設過程中,還有許多這樣不侵擾野生動物棲息的設計。
在烏尉項目中有約116公里的路段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重點保護動物數量分布較集中。這些路段的項目路線主要是以隧道和大型橋梁的形式呈現,因為隧道構造對區域內動物活動幾乎不產生影響,并且橋梁的構造也容易打造動物通道。
在116公里的路段中,共布設了17條隧道,總長度為47.6公里,其中就包括天山勝利隧道。另外,還布設了36座特大型和大型橋梁,總長度為20.34公里。其中,可作為橋梁動物通道的比率占 17.53%,隧道和大型橋梁類型的動物通道比率占 58.57%,通過這些設計,盡最大可能為野生動物保留了“遷移之路”。
而在天山勝利隧道的建設過程中,施工便道的設計與選擇對生態環境保護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施工便道是為解決施工工具、設備和材料從場外運至施工現場等交通問題,在主體工程施工前修建的臨時道路設施。
天格爾峰東側的峽谷間,一座254米長的高空索道橋橫跨烏魯木齊河,這就是烏尉項目8號便道索道橋。項目管理人員張成介紹,項目主線沿著對面山體布設,中間有烏魯木齊河相隔,沒有道路運送相關建設材料,因此必須建設工程便道。采用索道橋的方式,能減少地表植被破壞,避免對其所在的天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保護區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生態優先理念體現在工程建設的每處細節上。” 王賀起介紹,這里生態較為脆弱,所以拌和站、預制場等工地臨時建筑都建在用地紅線內。這樣既不影響施工,還減少了對周邊50余畝土地的占用。同時,植被恢復工作也充分考慮生態保護需求,用的是采集的本地草籽,更適應這里的自然環境。
每年 5 月至 6 月間,天山北坡的草地漸漸變綠,牧民們會把牛羊趕到山上吃草。“天山勝利隧道施工沒有對這里的環境造成影響,公路旁修的護欄,也為牛羊和野生動物通行留出了通道。” 當地牧民達吾列提哈力說。
“生產建設固然重要,但是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更先一步。” 這是天山勝利隧道建設者們的共識。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同樣可以守護好這片藍天、草原和山水。天山勝利隧道,不僅將成為連接南北疆的發展之路,更將成為一條穿越天山的綠色之路,見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