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5-04-08
|
“這次導改方案得像鐘表一樣精準!”凌晨3點,八公司青蘭高速項目部燈火通明,項目黨支部書記程剛杰正與黨員突擊隊成員推演著第3次交通導改方案。
青蘭高速項目航拍圖
作為連接青島主城區與膠東國際機場的“生命通道”,青蘭高速改擴建工程承載著千萬市民的期待。八公司承建的樞紐互通立交是全線關鍵控制型工程,要在維持雙向四車道通行的前提下改建成八車道。“難度很大,如同在高速公路的大動脈上做‘心臟搭橋手術’。”程剛杰介紹說。項目團隊面臨雙重考驗——既要應對復雜多變的8匝道復合式樞紐互通施工,又要在10個月內完成常規需18個月的右幅新建任務。
為確保萬無一失,項目黨支部成立以程剛杰為隊長的黨員突擊隊,配置最精銳、最有戰斗力的力量應對這場硬仗。“我們的施工就像在高速運轉的鐘表里更換零件。”突擊隊副隊長、總工程師王路光形容道。面對日均5萬車流的“帶電作業”,項目團隊利用三維動態交通仿真系統,通過10余次沙盤推演,最終形成三期導改的“空間折疊”方案。最驚險的互通區施工中,黨員突擊隊采用“模塊化+流水線”施工,像拼裝巨型積木般在夜間窗口期完成關鍵節點,將交通影響降至“零感知”。
黨員突擊隊連夜進行交通導改
當路基初見雛形,新型全厚式長壽命路面鋼渣瀝青施工又帶來“甜蜜的煩惱”。這種比傳統路面薄50%的“黑科技”,對材料配比精度要求精密如鐘表制造。試驗室里,試驗員連續28天與160攝氏度的瀝青為伴。通過對12種鋼渣粒徑配比,最后篩選出4.75至9.5毫米的顆粒級差能讓“鋼骨”與瀝青完美咬合。
針對鋼渣瀝青路面施工這一技術瓶頸,王路光帶領突擊隊展開百日攻堅。他們引入紅外光譜儀實時監測混合料均勻度,實現了混合料級配分布的實時可視化,突擊隊自主研發出的“雙螺旋防離析”攤鋪裝置——兩根反向旋轉的螺旋軸如同DNA雙鏈,將鋼渣與瀝青牢牢鎖合,徹底攻克鋼渣離析這一“路面癌癥”。當試驗段以比規范高出2個點的99.2%的壓實度驚艷亮相時,盛夏酷暑卻對瀝青穩定性發起新的挑戰。突擊隊迅速啟動“月光施工”預案,在子夜至凌晨的低溫時段,采用液氮霧化降溫技術在攤鋪面構建瞬時冷域,形成晶格狀“冰鎧甲”保護層。這項受心臟搭橋手術中“低溫保護”原理啟發的創新工藝,降低瀝青軟化風險,提升鋼渣與瀝青的界面膜厚度,如同為路面植入“毛細血管支架”,確保結構層永久咬合。
自主研發“雙螺旋防離析”攤鋪裝置
“這串數字不僅是機械編碼,更是我們黨員質量承諾的密碼。”凌晨的施工現場,程剛杰指著攤鋪機黨員責任牌上的編號介紹說,“就像這臺06號攤鋪機工作過的1.3公里路面,平整度誤差始終控制在毫米以內。”項目黨支部推行的“設備認領制”,將所有核心設備的維保和建設質量與個人編號深度綁定,這種“黨建+生產”的探索融合模式,讓機械定位系統與人工復核形成了“雙保險”。
黨旗飄揚在一線
當朝陽漫過晨霧照映在黨旗上,程剛杰輕撫著檢測報告上的“百年品質工程”印章,“提前兩個月貫通,全斷面零沉降達標”的結論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川流不息的車陣上方,鮮艷的黨旗正迎風飄揚,化作前進路標,指引著下一段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