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5-06-15
|
6月13日,世界最大直徑全斷面硬巖豎向掘進機“一鉆成井”落底貫通見證活動在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天山勝利隧道施工現場舉行。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裴岷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相關同志等出席見證會。
裴岷山指出,天山勝利隧道2#-1豎井采用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超大直徑全斷面硬巖豎向掘進機“首創號”進行施工,克服不利因素,在海拔3660米、最低氣溫零下40多度的高寒高海拔惡劣環境下,成功實現開挖直徑11.4米的707米超深豎井全斷面掘進“一鉆成井”,創造了高速公路豎向掘進機施工豎井深度、直徑、海拔等多項世界紀錄,打造了重大工程牽引重大裝備技術攻關與創新應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標桿。下一步,中交集團將堅持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機制創新一體推進,在實驗室里攻關前沿技術,在生產一線突破行業瓶頸,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以更多創新成果支持新疆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
天山勝利隧道是新疆烏魯木齊至尉犁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22.1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采用“三洞+四豎井”施工方案。中南局烏尉項目土建5標負責天山勝利隧道進口端11公里以及天山特大橋、1、2號通風豎井施工任務。其中,2#-1通風豎井位于新疆巴州和靜縣省道301烏斯特火車站以北18公里處,位于天山之巔,海拔3660米,最低氣溫零下40多度,巖石強度最高超過200兆帕,設計深度達707米,開挖直徑達11.4米,成井內徑9.5米,由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撐靴式硬巖豎向掘進機“首創號”負責實施。
基于“首創號”工程實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特大型智能鑿井裝備群、構建全鏈協同施工體系、創新多項核心工藝,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形成系列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為豎向掘進機提供了全流程支撐,顯著提升施工效率與安全性,降低綜合能耗,成功支撐掘進機“一掘到底”的實施,實現國產重載裝備里程碑式突破。項目團隊團結一心、吃苦耐勞、砥礪前行,奮戰1443個日夜,取得豐碩成果,確保了天山勝利隧道2#-1豎井貫通。該豎井順利落底貫通為烏尉高速公路年底按期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將助力實現半小時穿越天山的夢想。
“首創號”的研制和工程應用形成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在裝備研制方面,突破了多適應性刀盤刀具、高精度垂直導向、智能鉆進、泥水循環垂直排渣等多項核心技術,首次形成了大直徑全斷面豎向掘進施工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關鍵核心零部件全國產化,填補了我國在地下工程領域大直徑硬巖豎井撐靴式掘進施工的空白。在施工技術方面,自主研制特大型專用鑿井配套提升系統,首次提出“泥漿排渣+吊桶出渣”高效協同排渣、全斷面集成支護、深部空間“洞中作井”施工等多項核心技術,為2#-1豎井順利貫通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建設期間,培養了一支專業化管理團隊和施工隊伍,為豎向掘進機成套技術與裝備的順利應用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活動期間,中交集團組織召開了豎向掘進技術成果專題匯報會,相關部門和單位分別匯報了組織推動、設備研制、工程應用、統籌保障等情況,并作了交流發言。裴岷山在總結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首創號”在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應用、統籌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強調要充分借鑒此次攻用協同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總結提煉技術成果、迭代提升關鍵技術、優化升級掘進裝備,加大獎勵激勵力度,努力鍛造更多大國重器,并加快成果推廣應用,探索科技創新的適宜體制機制和合適路徑,加強科技成果和經驗宣傳,打造更多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新標桿。
中國交建副總工程師劉伯瑩,中交集團有關部門負責人,公司總工程師趙宗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