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0-10-16
|
經過90分鐘驚心動魄的“空中飛越”,10月14日11點10分,由北京公司承建的重達2萬余噸公跨鐵轉體橋——江西省萍鄉市中環北路上跨滬昆鐵路轉體橋成功實現空中轉體。作為江西省最大噸位公跨鐵轉體橋,該工程備受關注,被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央廣網等多家央媒報道。
中環北路項目作為萍鄉市一號工程,是市政府“三年大變樣”重點樣板工程,是一條民生路、致富路。項目上跨滬昆鐵路,每天有180余客貨列車在此呼嘯而過。巨大車流影響萍鄉市人民出行,解堵,成為市政府的迫切。
經過反復驗證,項目團隊給出了解堵方案:采用目前國內先進的跨鐵路施工技術轉體橋工藝,“先建后轉”實現對下方鐵路的跨越,能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交通的干擾。橋梁建成后,行人可在橋上開車直接通過,不必再因火車通過而駐足等待。
上跨滬昆鐵路高架橋全長833.54米,轉體T型鋼構梁體全長140米,轉體長度132.16米,轉體總重2萬余噸。項目經理武海軍表示:“為了不影響現有鐵路正常運行,我們利用鐵路營業線90分鐘的‘天窗點’進行轉體施工,將對鐵路大動脈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轉體橋的原理就像推磨盤,為實現大橋精準轉體,項目團隊在橋墩下裝了個大轉盤,利用千斤頂拉著橋轉動。
轉體前,項目團隊著力解決因橋梁“直線+曲線”異型結構導致的重心偏移問題。經過對不同方案的比選,項目團隊最終采用4組千斤頂進行不平衡稱配重,找尋梁體“平衡點”。為此,項目團隊進行了試轉,對各種參數進行采集修正,高精度確保每個角度都能預控。
轉體過程中,在連續千斤頂的拉動下,2座轉體橋梁以約每分鐘1度的角速度緩緩旋轉。現場工作人員實時監控轉動情況,實時監控和調整轉體速度,有效保證轉體精確合龍對位。“兩座梁體同時轉,兩者之間的距離僅有1米,場地空間極其受限,防護要求嚴、施工難度大,一個極小的數據差錯都不能出現。”項目總工程師李林翰介紹說。
“一天當兩天干,黑天當白天干!”在大橋成功轉體的那一刻,武海軍內心百感交集,為了完成這個重要節點,團隊們付出了很多。
在確定轉體施工后,李林翰就帶領技術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啟了研究之路,在與橋梁專家進行反復論證,并研究多種方案后,根據項目實際編制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經營部長姚新在現場負責各方對接工作,每天上百個電話打到手機關機已經習以為常,回到項目部已是深夜,匆匆收拾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又奔赴工地。
為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現場技術人員24小時不停歇倒班,已經和施工隊伍同吃同住1個多月。
“所有能調到現場的人員都來了,國慶假期沒有一個人休息,就是為了保證轉體順利。”武海軍說。
一道轉體筑坦途,一橋飛架通民心。本次公跨鐵轉體橋的順利轉體為萍鄉市中環北路全線通車奠定重要基礎,通車后的萍鄉市中環北路將成為萍鄉市區骨干路網,助推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王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