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0-06-17
|
翹首期盼的大廈,高高矗立;美好生活的向往,滾滾奔涌……
和煦的海風,吹拂著夏日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新動能產業基地。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冉冉升起,近100米高的開投大廈項目順利封頂。這座有如青島“泰山”的地標性建筑,以“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用好奇的目光俯瞰著周邊的熱土。擁有1300余年歷史的王臺重鎮,開啟了一場歷史與新時代的深情對話。
這不是一次平常的施工大捷,而像是一場向新一輪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速奔跑。
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勇立潮頭。作為中國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背負著山東省內率先啟動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全國首創千億級產業發展聯盟的使命,聚集著中國看青島、世界看中國的熱切目光。而位于西海岸新區最北部的王臺,是海陸統籌發展試驗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示范區等一系列戰略布局中的一枚極為重要的棋子。
建設一座集科技成果孵化展示、咨詢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公共建筑正當其時,開投大廈應運而生。
一座生機勃勃、日新月異的城市,總會有一群攻堅克難、能征善戰的建設者與她緊緊相隨,用熱情與智慧來裝點,用忠誠與情懷來守望。
然而,這項結構新穎、標準嚴格、工期緊要的“硬骨頭”任務,令一些施工方忘而卻步。于關鍵時,中交一公局集團主動受領。決策層權衡之下,交由旗下在青島地區深耕細作多年的三公司具體施工。
素以長大橋梁、特長隧道施工為主業、見長的三公司,在房建施工板塊才剛剛起步。而作為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央企,要想在青島以綜合服務商的定位,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屬地化生根的戰略目標,具有較高技術挑戰性的房建施工,當然是必須補上的一課。
管理人員少,尤其是懂房建的專業技術人員更少,這可難為了項目經理董國強。盡管他此前在牡丹江有過棚戶區改造的房建施工經歷,但面對開投大廈這樣一座全新、“高難度”任務時,起初內心的彷徨與糾結,非常人能想象。
縱有千千結,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董國強和他的兄弟伙當然不會打退堂鼓。跑步進場,一鼓作氣。連續幾天,董國強帶著副經理蘇波等先期抵達的人員四處拉隊伍,找設備,做方案。
硬著頭皮干,鉚足勁加油干,這是現實逼著項目職工不得已而為之的精神常態。尤其是那些長期與道路橋梁打交道的技術管理人員們,陸續到達項目后,每晚都在會議室內集中進行房建領域的知識“惡補”,學規范制度,做筆記,從小學生做起。很多人想盡各種辦法,到臨近的兄弟單位學習取經,就連現場布局規劃,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回去后因地制宜,精準部署落實。
真是隔行如隔山。那些曾經在公路工程榮獲技術獎項、在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的工程師們,起初連房建圖紙都看不懂。接觸到幕墻、水暖等結構物交織的復雜情況時,一籌莫展。趕緊向身邊的工人師傅請教,不會就學,不恥下問,懂了再干,干就干好。
三公司分管房建板塊的副總經理趙慧君,幾乎每隔兩天都要給董國強打電話,存在什么困難,以什么措施解決,怎樣把工期往前趕。
10余年基層一線施工經歷,錘煉出董國強遇事冷靜、幽默樂觀的性格。作為項目團隊的主心骨,有時在和大家樂呵呵的交談中,他總能將看似棘手的難題巧妙破解。
敢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負責施工的建筑結構形式、構造內容變了,但身上不服輸的勁頭、對項目負責的擔當精神不會變。施工組織一盤棋,不讓任何一個環節在我手里出錯。項目提前把滿足一段時間的成體系材料準備充分,讓一體化的特種設備組合時刻保持良好運轉狀態,讓分工明確的專業協作隊伍人員得以施工輪換。專項技術方案不斷優化,自檢專檢復檢常態化。前場與后場無縫對接,技術管理人員直通經理或班子成員,快速果斷作出決定,執行落實。
建筑精神一脈相承,頑強作風一往無前,奉獻本色一以貫之。和董國強一樣,好多人的胳膊上、臉上曬脫了皮。洗臉的時候,一陣陣火辣辣的痛。有些職工有了中暑的跡象,卻仍在堅持,硬是被命令回項目部宿舍休息。在抗擊“利奇馬”臺風的那段時間內,董國強帶領人員提前加固設備,緊急轉移120名工人到項目部同吃同住,確保安全無事故。
從2019年7月底進場,許多人直到春節臨近,才帶著比原計劃12層還多完成一層的進度與滿足,踏上回家的旅程。離老家山東菏澤最近的項目書記朱吉建,最后一個離開。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個人回歸項目的心情如此迫切,想盡各種辦法往回趕,成為周邊區域第一個正式復工復產的項目。
這是共和國央企的政治自覺和組織優勢。無論任務多艱巨,環境多艱苦,總會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使命之火,熊熊燃燒,照亮攀登建設高峰的非凡之路。
千年古鎮創新驅動,英雄央企賦能助力。一座拔地而起的地標性建筑,不只是建筑文明藝術的傳承,還是展示時代風采、擁抱燦爛未來的宣言。橫空出世的青島開投大廈,遙望著遠方的大海,經略海洋,向海而行,將成為深化“管委會+國有公司”協同發展模式的總部經濟基地,背負著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產業集群的光榮使命。
一個偉大的時代,從來不會讓英雄缺席。無數個勤勞、智慧的建設者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夜以繼日的堅守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接續奮斗。所有的艱辛付出,總會凝聚起新時代前進征程上的磅礴力量。(陳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