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0-06-02
|
朗洞、寨蒿、樂里,一連串名字乍聽似乎平淡無奇。當身處此地你才知道,在這里的有層層疊障原始森林,有險峻神秘的峽谷幽林,還有苗侗娓婉的山歌,有濃厚的苗侗民風民俗……
回溯歷史過往遺跡,1934年12月23日紅三軍團曾到達朗洞整編,留下了光輝紅色革命足跡。中央紅軍進朗洞,起到了防御黔軍桂軍的作用,保障主力部隊向貴州腹地挺進。
今天,一支公路建設勁旅,三年來鏖戰的奮戰在這片土地。為這片土地交通脈絡的暢通便捷揮灑汗水付出,奏響了苗疆秘境深處一曲動人的樂章。
“2019年,我們打了一個翻身仗”
劍榕9標項目穿越3個鄉鎮5個村寨,分別是朗洞、寨蒿、樂里,沿線經過5個自然村,且均為苗侗族聚居地。項目主便道4條,支便道達到84條,累計長度達到40多公里,便道選線較難,巖石風化重,下雨成泥,由此也導致材料運輸困難。
作為劍榕高速全線橋梁最多的標段,9標有橋梁15座,樁基數量為劍榕之冠,且樁基施工都在半坡上,施工組織、材料運輸難,修建便道尤其困難。一座橋往往跨幾個山頭,往往是30米、40米的T梁交替架設。總工吳志剛指出,在橋梁的施工中,尤其是橋的施工工序要銜接好,項目在橋梁下部投入的力量尤其巨大。在架橋過程中,4臺架橋機同時架梁。在T梁預制過程中,從2019年3到12月的十個月時間,每天T梁的產能是7-8片,一年共完成T梁預制達1500余片。
在混凝土的澆筑方量上,2019年最多達到1700-1800方,基本一天在1200-1500方。為了確保效率最大化,項目對班組隊伍優化施工時間段安排,樁基澆筑、高墩澆筑、T梁澆筑錯開時間段,優化了工序安排,確保效率的最大化。
由于梁場沒有存梁區,項目的確立的方針是“架梁不停,梁場不停。通常情況下,一座16跨的橋梁,前7跨是30米T梁后幾跨是40米T梁接著又是30米T梁,為此項目預先調配好施工任務,及時做好臺座和工序的及時無縫銜接轉換,全力確保了T梁產能和預制及時轉換跟進。
在宰幫隧道施工過程中,4個掌子面同時掘進,穿越了兩個破碎帶,在不良地質滲水嚴重段,項目采用鋪設雙層防水板。對于反坡排水的隧道,項目根據距離、坡度、水量和設備等因素布置排水管道,或一次或分段接力將水排出洞外。接力排水時在掌子面設置臨時集水坑,并每隔200m同步設置,通過水泵逐級抽排至洞口,終于實現在2019年5月13日宰幫隧道貫通。作為一條材料運輸的“生命線”,5標6標7標8標的材料運輸也由此節約運輸時間達4小時,真真切切可謂是運輸生命通道!
進入施工關鍵期,面對施工現場路線長、工區通行繞行遠的桎梏瓶頸顯現。項目領導研究決定,成立“工區作戰指揮部”以副經理為“指揮官”處理工區內一切事物,職能部門跟進派駐工區。制定“作戰計劃書”即施工計劃,形成有效考核機制,對工區進行對比,從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等方面提升管控效果,實行勞動競賽考核。現場辦公溝通協調,確保溝通的及時性。
“一月的產值達到5000萬,一年干了兩年的活”,“2019年,我們可以說打了一個翻身仗!”說到這里,宋強經理難抑興奮之情。
注重前期策劃 確保技術經濟
苗疆腹地,茂林蓊郁。電力、交通、通訊極為不暢,前期全線施工便道施工難度大,且山高坡陡路繞;有些工點施工位置位于懸崖峭壁旁,作業平臺及施工難度非常大,材料運輸只能選擇效率底下的人扛馬拉。尤其是在雨季和冬季,塌方多,便道濕滑,更是加大了施工難度。項目部從進場臨建、便道施工,工區駐地選址等系列工作,都在前期策劃階段進行了方案比選,從安全、質量、成本等方便進行分析論證,以部分臨建設施與當地政府溝通融入了“永臨結合”的理念,為項目在后期拆除、復墾、綠化節約了成本。
結合項目總體施工計劃,項目按照先后次序依次組織召開了公開招標會,選擇了橋梁樁基施工隊、鋼筋加工施工隊、梁板預制施工隊以及碎石、砂、鋼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供應商,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打開施工局面。
針對項目建設工期緊、任務重,項目進場伊始就把生產進度放在第一位。通過經常性的組織生產調度會、節點目標安排會、班子成員碰頭會,使全體員工時刻牢記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堅持把“速度致勝”作為第一目標,再加壓力、再強措施,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以赴確保工程如期完工;“黨建引領”作為根本保障,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通過“搶晴天、戰雨季、斗酷暑”,于2017年9月25日完成首個涵洞、2017年10月1日完成首根樁基澆筑、2018年2月20日完成首個蓋梁、2018年3月10日完成首板二襯澆筑、2018年6月5日首片T梁預制完成……
施工過程中以簡約高效、風險可控、責任明確,結果可溯為導向,不斷梳理優化施工流程,同時結合工程施工特點,打造品質工程、亮點工程:高填方施工根據裝載車輛裝料量計算堆料間距,用石灰打方格,人工指揮卸料,從源頭控制好分層填料厚度。針對填方交界處采用開挖臺階、鋪設土工格柵,對高填方路基采用強夯處理。
路基防護及綠化工程嚴格執行“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綠化一級”,在路基上、下邊坡施工中,項目嚴格按照業主要求,把防護、綠化工作及時跟進,充分利用貴州地區多雨季節,合理調整施工順序,避免雨季施工填方工程,確保路基施工質量、安全。
抓樁基保梁場 管理重心前移
針對橋隧比大的山區高速公路,在橋梁工程施工中樁基施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地形復雜、地質多變的條件下,如何做好樁基工程的施工組織安排,是一線施工管理人員整體施工組織協調能力的考驗和衡量。
項目樁基748根,平均樁長30米左右,最大樁徑2米,最深樁長達40余米,其中分布15座大橋,2座中橋,有600根樁基位于陡坡河谷邊緣地帶,施工難度極大。根據設計圖紙及現場實際情況均采用人工挖孔樁,這給施工帶來安全風險因素。綜合地質地形,安全質量管控,項目上實行“一樁一議”施工理念,針對不同的樁基出臺不同施工方案和單價,從技術和經濟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在施工中安全質量管控方面,項目實行“樣板驗收制”,在每座橋梁樁基開始施工前都要做“標準示范首件”。
項目T梁計1557片30/40米T梁,全線共設3座預制梁場,共計預制臺座80個,日平均產能7-8片。面對體量大,任務重,時間緊,加之場地受限沒有存梁區。項目部聯合協作隊伍進行多次專題會議們討論施工組織編排,科學合理編排施工計劃,對計劃分解再分解,細化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時間,對領導班子分工進行了調整安排,專職副經理盯梁場,實行“5+2、白加黑”連軸轉模式緊鑼密鼓推進工程進度。
在整個梁場施工期間,一座橋梁設計為4%大縱坡架梁,加之30米和40米梁板交叉布設,給預制和架設梁板帶來相當的難度,考慮到臺座轉換,架梁施工安全性、工序調整等方面因素,項目部先后針對大縱坡架梁編制了專項施工方案,經各級領導審批完善,邀請外部專家評審,確保方案的可行性。
針對架橋設備,項目部自行設計前支腿加長體系,采用630鋼管柱配套貝雷片組合連接,為后續安全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梁板預制臺座轉換,經過仔細琢磨研究、方案比選,項目部執行了最優的臺座轉換方案即“438”專項計劃,簡單說就是在沒有存梁區的情況下,每生產4跨30mT梁同時要轉換臺座預制3跨40m梁,在40m梁預制、架設過程中要考慮何時轉換預制后面8跨30m梁臺座的問題,通過數理分析、排列組合,綜合考慮模板、臺座、架梁等因素,項目部細化每一道工序,制定出了以每個臺座為核心的專項預制、轉換、架設計劃。
在2019年,項目制定計劃,計劃排布細化到天,控制性的工點必須在指定時間干完,副經理督戰,分析滯后的原因,制定計劃加大進度的推進。“掛圖作戰、倒排工期,一天空余的時間也沒有”副經理于宏放直言。
貴州的雨水多,2019年雨水多雨天達40多天。“愁的睡不著覺,擔心材料運不進來,工期又滯后。”宋強經理回想過往連連感慨。
“五小”創新為施工生產增添動力
9標梁場以打造標準化施工為準則,梁場采用鋼筋定位骨架、預埋鋼板底采用螺栓調整縱、橫坡、360°旋轉噴淋養生、二維碼技術等亮點進行建設。梁場在澆注臺座時,內部按5m一段加設旋轉裝置,通過水壓開關控制。澆注砼后,充分運用360°旋轉噴淋養生,保證了T梁腹板、翼緣板底部的養生效果,比以往的人工養生更節省人力和時間,更加有效的保證了T梁的外觀質量。梁場臺座兩端預埋鋼板處,預制梁場臺座采用Φ32精扎螺紋鋼,通過調節套筒高度來調整梁底鋼板高程,有效控制了梁底預埋鋼板的縱、橫坡的精度,確保成橋后支座與梁底處于水平狀態。
項目創新采用T梁互聯網+技術,在T梁腹板上貼上二維碼標識,內容涵蓋了工程概況、此片梁的信息及設計要求。同時也制作了安全技術交底二維碼,通過掃描可讀取相關安全操作規程及技術交底信息。樁基實行動態管理,針對旱地、半坡一次性開挖到系梁標高,節約了二次開挖基坑成本;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水中樁基進行了標高調整,降低施工難度,減少系梁基坑開挖量。
宰幫隧道為打造亮點,采用隧道二襯鋼筋定位卡具,它包括兩個定位板和若干連桿,所述定位板對稱設置在連桿兩端,所述定位板外側均布設有卡槽、且相鄰卡槽間距與預留鋼筋間距相一致,相鄰卡槽間距可根據圖紙設計的預留鋼筋間距不同進行加工調整,連桿長度與預留鋼筋排距相匹配。定位臺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并且制作簡單可以重復利用,改變了傳統預埋二襯施工間距和排距不均勻,隨意設置產生的各種問題,經過實踐驗證,已經徹底解決了隧道預埋二襯鋼筋間距和排距的控制問題,同時也提高了隧道二襯預埋鋼筋位置的精確性,減少了由于鋼筋隨意設置造成的后期處理費用,節約了額外的成本開支,并且使工效大幅度的提高。該定位臺架適用所有隧道二襯鋼筋混凝土施工中鋼筋的定位。
宰幫隧道二襯養護施工采用自動養生臺車,該套裝置的應用使隧道襯砌養生變得高效簡易。傳統襯砌養生是通過工人站在鏟車上,用水管對著襯砌進行澆水養護,每次澆水面積不足1平方米,1個養護循環需要耗時20分鐘左右,還需要額外占用1名司機移動鏟車,而且會因養護不充分出現強度不夠、襯砌表面起皮、裂縫等質量通病。新裝置運用以來,襯砌強度比傳統灑水養生提高了3兆帕至5兆帕,而且養護簡單,只需要1個工人推動臺車,開啟閥門就可以一次性實現全斷面養生,耗時不到5分鐘,噴出來的水霧還能達到對洞內降塵的效果。
隧道施工遵循“早進洞,晚出洞”的原則,避免了邊坡的大挖大刷,確保了邊仰坡的穩定;洞門采用“小洞門,大綠化”原則施工,實現隧道施工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工程防護和生態恢復工作量小,易形成“自然式”邊坡,使隧道工程和大自然更加和諧;為臺車的加工和安裝有效地提供時間和場地,大幅度減少施工干擾。
在劍榕9標項目,有著高填方、深挖路基。高填方公路路基選用粗粒土級別較好的砂礫土來填料的。在公路路基填筑時應用透水性較好的填料進行分層來填筑,且每一水平層必須采用同類的填料來進行填筑。高填方公路路基在施工中進行做好對路基填筑的壓實和壓實度。施工中的填筑分層填筑的,且做到均勻壓實,填筑的層位的壓實度符合其壓實度標準的規范。
在安全管理上,項目切實把安全工作擺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指導一切”的位置,嚴格落實公司安全管理監管分離制度,嚴細新細狠抓關鍵時間、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關鍵人員的管理,通過安全教育培訓、應急實戰安全演練不斷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從項目進場共開展安全教育培訓170余次,受教育人數達3337余人次,安全演練5次,涉及參演人員284人,開展安全監督排查102次,整改安全隱患1154條,形成了有效的項目安全管理體系。
項目宰幫隧道作為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在前期策劃階段對宰幫隧道的定位就很高,具體在洞口部署標準化、洞內施工管理精細化、信息化等為著力點,打造“亮點工程”。依托劍榕9標宰幫隧道項目部先后進行了1項《凝灰質板巖在山區隧道中應用的研究》的課題研究,一項《隧道初支噴射砼濕噴施工工法》工法撰寫,一項《如何提高隧道濕噴砼回彈率》省部級QC課題立項,兩項《一種用于隧道二襯養護專用臺車》《一種用于隧道加寬帶的組合拼裝臺車》實用新型專利申報,旨在提高隧道施工的各項質量、安全、成本指標。
善作善成 交出一份優良的答卷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工程施工建設的根本,在質量管控上項目部向來精益求精,始終堅持質量問題一票否決制,對不合格產品堅決要求返工處理,牢牢把控住了現場施工質量的主動權。
在高標準、嚴要求之下,劍榕9標成為隧道、路基施工成為了各個標段中的學習樣板,先進的建設與生產經驗更是作為一大亮點,多次開展現場觀摩會。2018 年項目順利迎接了貴州省交通部運輸部質量安全督查、中國交建安全專項檢查、貴州省質監局綜合檢查等,獲得了一致認可,并完成了項目94、96區路基校驗,合格率達100%。
在梁場建設方面,項目部以高眼光、高格局的要求助推標準化施工。梁場采取封閉式管理,整個場區內采用C20混凝土進行硬化,按功能不同將場區劃分為鋼筋加工區、鋼筋綁扎區、預制區、存梁區、原材料區,五個功能區相互獨立作業,有密切配合,互不影響。同時結合信息化、現代化施工發展,將施工工序及要求以二維碼形式融入施工生產中,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每件裝置,每道工序,每片梁的詳細資料,有效的保證了質量可查可控。
2019年是劍榕9標收官之年,T梁預制工作迫在眉睫,架梁任務出現了“卡脖子”施工,進度考核指標也處于全線中下游。項目領導面對施工難題,迅速做出調整,在上級領導的幫扶引導下增加了3號預制梁場和3號拌合站,全體員工不畏艱難、攜手共進,成功打破施工掣肘,在急、難、險、重中爭先鋒,用強悍的戰斗力清除了施工障礙,保障了項目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2019年5月15日實現隧道貫通、2019年5月31日實現752根樁基完成、2019年9月30日橋梁下部構造完成、2019年10月31日1550片T梁預制完成、2019年11月30日全線T梁全部架設完成……一舉在劍榕公司11月份的綜合考評中,一躍翻身,取得了全線第一的好成績,成功打贏了這場翻身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項目召開攻堅沖刺誓師大會后,成立剩余工程“攻堅克難”青年突擊隊,現有護欄模板不足,總工跑遍了貴州各個在建高速去購買護欄模板,梁場段邊溝施工速度慢就由項目采購邊溝模板并抽調人員加快邊溝施工,梁場段路基填筑更是連續5天不停歇,在最后這25天時間,采用“白加黑”模式,夜間不停工,增加人員、機械設備,做到人停機不停,最終于2019年12月23日打破施工生產記錄,率先實現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在地方關系的處理上,項目積極參與當地的扶貧活動,參與村寨救火。殷殷之情,感同身受。項目牽掛著村寨的侗民,淳樸爽朗的寨民一樣對項目恩情記掛于心。在項目部的用水上,項目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優待協助,無論從哪引水接水,想咋接就咋接,從無半點攔阻。
“尊重他們,他們就很好說話,畢竟人都是講感情的嘛!”宋強談及此感觸良多。(張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