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名
|
2020-03-17
|
2 月17 日早上8 點,一公局集團武漢地鐵6 號線二期1 標項目部全體留守管理人員整裝出發,再一次踏上前往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的路程。就在前一天早上6 點,這個支援隊剛星夜完成該醫院17 號艙的搶建任務。
按照武漢市委“要把強化患者救治作為重中之重,繼續新建方艙醫院,打好提前量,力爭‘床等人’”的防控疫情部署要求,江岸區政府于2 月15 日決定在位于朱家河村的長江新城開建一座大型方艙醫院。
醫院計劃建設20 個艙位,每個艙位面積1188 平方米、3000 多張床位,需在72 小時內建成,將成為武漢市目前最大的一所方艙醫院。
“據悉武漢市朱家河方艙醫院建設任務緊張,急需補充一線作業人員。作為在項目管理人員,我自愿參加‘方艙醫院’建設任務。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全力以赴。”這是15日第4 次出征前,該項目全體12 名留守管理人員立下的《請戰書》。
面對危情中的緊急任務,留守管理人員克服人員少、物資緊的困難,迅速組建起以三名黨員為核心的青年突擊隊出征。15 日18 點,
由項目經理陳延平、安全總監李博、工程部長姬毅天等人組成的支援隊到達施工地點。根據任務分工,支援隊主要負責17 號艙外窗
封閉和部分隔離板安裝的施工任務。
與之前參建的方艙醫院不同,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是在原有的臨時廠房進行改造建設。廠房外窗寬2米、離地2.5 米,在用木板封閉多余外窗時,支援隊需自制爬梯,5 人一組進行施工:兩人在地面托舉,爬梯上的人向上拽,中間1 人則進行臨時加固。僅封閉一個窗戶就需要40 分鐘,十分費力。
疫情危急,時間就是生命。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0 歲的支援隊,幾人一組,有序分工,拿起切割機分割隔離板,掄起錘子拼裝爬梯,累了就
癱在地上坐一下,接著又繼續工作。第二天早上6 點,順利完成50個隔離板安裝和整個倉庫內16 個外窗的封閉任務。
自2 月2 日以來,從“什么時候輪到咱們上”到星夜奮戰抗疫一線,一公局集團武漢地鐵項目支援隊已經完成1 次火神山醫院、4 次方艙醫院搶建任務,包括600 余個隔離板、600 余張床位以及水電安裝、外窗封閉等工作。姬毅天表示,雖然幾乎都是傍晚出發,最長連續作業時間超過20 個小時。“但是大家很辛苦,但仍要保證施工效率和質量安全,這是我們項目的承諾。”現在,這支支援隊正在奮力開展長江新城方艙醫院5 號艙改造任務。“當任務來臨的時候,想的只有,快一點,再快一點!”陳延平說。